現在,以工業4.0為代表的智能製造正改變著未來製造業的形態。在這新的製造體係中,數據是靈魂性的要素,位於核心地位。不過這並不意味著硬件在工業4.0中會被邊緣化,畢竟數據還是需要透過硬件作為載體,進而在現實世界中呈現其價值。因此,智能製造中“數據”的崛起,也會給硬件帶來了不少的商機。接下來,從工業4.0“數據流”的走向,可以更了解發掘出各個環節潛藏的硬件“錢途”。
傳感
在工業控製係統中,傳感器是數據采集端,它們負責將工業現場的大量非電量的物化參數轉化成電信號,再由係統從中解讀出關鍵的數據信息,作為控製決策的依據。智能製造對數據的依賴必然會刺激對傳感器的需求,未來工業市場對壓力、位移、加速度、角速度、溫度、濕度、氣體、光敏等多種傳感器的需求,會呈現整體提升的態勢。
另一個值得關注的部份,還有機器視覺核心部件的CMOS圖像傳感器市場。根據IC Insights預測,全球工業用CMOS圖像傳感器市場將從2015年的3.96億美元成長到2020年的9.12億美元。此外,多目三維視覺在工業場景中的應用,可借助圖像傳感器收集的圖像數據也會更加豐富,作用也會更為顯著。圖像傳感器也將成為工業傳感器市場中不容小視的一塊“蛋糕”。
互連
智能製造係統生成的數據,需要經由一個快速、穩定的網絡進行傳輸和共享。德國的《工業4.0研發白皮書》中將無線技術視為工業4.0網絡通訊技術研究的重點項目。無線互連技術與傳統的有線工業通訊相比,優勢顯著:一、網絡建構與維護成本低,根據測試,使用無線的測控係統其安裝與維護成本可降低90%;二、提高生產線設備配置的靈活性,且更符合智能製造“大規模定製”願景所需的“柔性”要求;三、可適應多樣性的組網應用場景需求,Mesh、星型等多種網絡的部署需求。
因此,不論是工業領域原有的無線協議—如WIA-PA、Wireless HART和ISA,還是通用的無線協議—如Wi-Fi、Zigbee、NFC、Bluetooth、2G/3G/4G網絡通訊,都正影響、滲入工業領域。如何將NB-IoT等新興的LPWAN無線通信技術融合到工業應用中,也已被列入一些公司的考慮重點中。5G也在工業4.0的範疇,按照計劃2018年將實現公共5G網絡基礎設施的設計與標準,為工業提供廣域網服務。
不過,工業應用對無線通信有更特殊的要求,特別是在可靠性和低延時等方麵。因此,一些通用的無線技術短期內還是會用於設備和產品信息的采集、內部信息交互等非實時控製的場景,未來它們會與實時工業控製網絡形成複合的通訊係統,為數據架設高效可靠的管道。
無線互連與傳感技術也在走向融合,具有無線數據通訊功能的無線傳感器也會成為一個新的市場增長點。無線傳感器網絡可以擺脫傳統傳感器總線的束縛,讓數據匯聚的方式更為靈活,成本也更低。在此基礎上,傳感器產品還可加迭其他如能量采集等技術,形成更加多元化的產品,擴展應用版圖。